发布信息

Распространение информации

货主找车   车队加入  

中国TIR车队激增30%抢占跨境物流新高地,司机月入2万难解行业内卷困局
作者:TIR车队   浏览量:750 次   发布时间 :2025-07-09
一张国际通行证,78国关封直放,中国制造正通过车轮上的“高速公路”重塑全球供应链时效规则。

深圳华鹏飞物流园区内,满载智能电子产品的斯堪尼亚重卡鸣笛启程。这辆持有TIR(国际公路运输系统)牌照的货车一路向西直奔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全程**无需开箱查验、无需中途换车**。

粤港澳大湾区首次自有TIR跨境货运就此开启。

TIR系统依托联合国《国际公路运输公约》,以“一次申报、一证到底、一车直达”的便利通关机制,正在改写中国跨境物流的格局。深圳到阿拉木图的运输时间从10天压缩至6天,效率提升67%;去欧洲15天的时效,价格仅为空运1/4,且接近无补贴班列的价格。

中国TIR车队激增30%抢占跨境物流新高地,司机月入2万难解行业内卷困局


01 运营新数据,跨境陆运格局重构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TIR运输交出亮眼成绩单。上合示范区作为国际物流枢纽,**发运TIR车辆达80车次**,总货值超**5400万元**,发运量位居全国首位。

这些钢铁驼队从青岛启程,穿越广袤的欧亚大陆,将无纺布、花岗岩等中国制造产品运抵1万多公里外的莫斯科,全程仅需7天。

在郑州国际公路运输集结中心,8辆TIR车队货车年初满载680万元机电产品驶向阿塞拜疆。这条跨里海直达快运线路的常态化运行,标志着河南在“北上、南下、西进”立体交通网络中再落关键一子。

数据背后是网络扩张的加速。目前全国已形成**19条TIR国际线路**,覆盖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10国。2024年仅郑州海关监管的TIR车辆就达315辆次,货值3.2亿元,同比激增1.9倍和3.8倍。

02 湾区新突破,自有车队打通动脉

3月31日,华鹏飞自有TIR货车启程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物流的里程碑事件。作为深圳首家启用自有TIR车辆的物流企业,华鹏飞完成了从**国际货代向承运人的战略蜕变**。

此次运输的智能3C类产品,凸显了TIR对高附加值货物的适配性。锂电池、光伏设备等“带电产品”对运输安全及时效要求严苛,而定制化冷藏车柜、防震挂车和全程可视化监控,将货损率大幅降低。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深圳海关推出“7×24小时预约通关”“智能验放”措施,TIR货物通关时间缩短至**2小时内**。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更将TIR定位为补齐“陆海空铁”国际立体物流网络的关键一环。

03 线路新布局,南疆与跨境走廊崛起

喀什磐炬集结中心作为全国首个经IRU(国际道路运输联盟)认证的TIR枢纽,2025年2月迎来“开门红”:**10辆TIR货车满载日用百货、机械设备**,新年首发驶向巴基斯坦和阿富汗。

这条中国-巴基斯坦-阿富汗线路已成当前发运量最高的通道之一,全程5-7天的时效较传统运输效率提升显著。

与此同时,企业创新应对地缘风险。华鹏飞开辟“跨里海通道”绕开敏感区域,保障中欧供应链韧性。这一战略获国家层面认可,其通道经验有望复制到大湾区通关模式中。

面对俄罗斯海关加收80%设备费、通关时间延长15%等挑战,多元化线路布局成为破局关键。

04 政策技术双轮驱动,降本增效进行时

2024年底《关于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的意见》明确要求建设多元化的国际运输通道,为TIR发展注入政策强心剂。

**AEO高级认证、TIR持证人资质让企业享受“信任通关”特权**。华鹏飞借此构建起覆盖“一带一路”国家的运输网络,并在哈萨克斯坦等地设立运营团队。

技术革新同步推进。智能化物流管理系统通过GPS/北斗追踪实现全程可视化;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下,SAAS平台优化调度效率显著提升。  
更具想象力的是无人机物流布局——华鹏飞已获中国民航局首张民营物流无人机运营牌照,未来有望打通“末端+支线”配送网络,切入2030年预计突破**2000亿元**的无人机物流市场。

05 行业新挑战,高收益背后的内卷隐忧

TIR驾驶员招聘广告透露着行业的繁荣:无责底薪7000元,综合月薪1.5-2万元,较国内运输收入提升50%。郑州-莫斯科线路单程纯利可达5万元,返程载货更能增厚收益。

高收入伴随高门槛。驾驶员需取得国际道路运输资质,通过国际法规考试,并掌握外语沟通能力。车辆配置要求同样严苛,适应超1万公里长途及极端气候的斯堪尼亚重卡成为主力车型。

市场参与者激增导致竞争白热化。2025年中国**TIR持证企业数量猛增30%至150家**。俄罗斯海关政策变动推高运营成本,资质管理、车辆溯源等隐性成本持续增加。

行业分化已现端倪:依赖单一线路的粗放经营者举步维艰,而在青岛、沈阳等枢纽城市布局,并探索“TIR+跨境电商”新模式的企业方能持续获益。



喀什磐炬集结中心的监控大屏上,闪烁的光点连成纵横交错的物流网络。10辆TIR重卡正穿越帕米尔高原,将日用百货与机械设备送往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全程通关时间压缩至传统模式的30%**。

而在深圳华鹏飞智能调度中心,25台斯堪尼亚TIR车队数据实时跳动。董事长张京豫的规划已超越车轮——中国民航局颁发的首张民营物流无人机牌照,让这家企业同时布局“天上+地上”的跨境物流双通道。

当2030年无人机物流市场突破2000亿元的预测照进现实,中国TIR运输的钢铁洪流正与空中物流网络悄然交汇。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