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从上海出发的卡车,跨越多个国家,一路无需开箱查验,只需15天就能将货物送达欧洲——这正是
TIR国际公路运输系统创造的物流奇迹。
在国际贸易格局深刻变革的今天,一种高效、便捷的跨境物流方式正悄然崛起。2025年3月,一辆满载智能电子产品的
TIR货车从深圳启程,仅用6天便抵达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运输时间仅为铁路的一半,成本只有空运的四分之一。
与此同时,从上海出发的首批
TIR运输货物也顺利运往白俄罗斯明斯克,标志着上海进出口TIR国际公路运输业务实现双向贯通。
01 什么是TIR全球过境系统?
TIR是“Transport International Router”的缩写,建立在联合国《国际公路运输公约》基础上的全球性跨境货运通关便利系统。
这一系统源自1949年成立的联合国《国际公路运输公约》,旨在简化和协调国际货物运输的海关程序。
TIR系统的核心在于“一次申报、一证到底、一车直达”的便利机制。货物在起运地海关一次性完成所有通关手续后,在途经缔约国时通常不再接受开箱检查,只需核对TIR证书信息并检查海关封志完整性即可放行。
目前,全球已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加入了TIR系统,涵盖欧洲、中亚、中东、北非等地区。
这一系统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成功的国际海关运输系统之一,为高时效、高价值的货物运输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02 TIR如何改变国际物流格局?
TIR系统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展,影响力与日俱增。2025年4月1日,伊拉克正式启动TIR全球过境系统,这将把伊拉克打造成为中东地区贸易枢纽。
借助TIR系统,伊拉克的“发展之路”项目将南部和北部连接起来,贯穿亚洲、海合会、土耳其和欧洲等地区,实现地区贸易联动。
TIR运输的显著优势在于其在时效与成本间找到了最佳平衡点。以中国至欧洲的运输为例:
- 相对于空运,TIR速度稍慢,但价格仅为其1/4
- 相对于海运45天与铁路30天的用时时,TIR用时仅15天,且价格能做到接近铁路运输
- 从深圳到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TIR运输仅需6天,为铁路运输时间的一半
运输效率的大幅提升主要来自边境通关的简化。传统运输模式中,货物每到一个国家边境都需要办理复杂的报关手续,而TIR系统下,边境检查时间从数小时至数天缩短至平均2小时内。
03 TIR系统如何实际运作?
要充分利用TIR系统,需了解其完整的运作流程和实施条件。TIR国际运输的实施有着明确的条件和要求:
运输车辆必须取得TIR运输车辆批准证明书,并悬挂TIR标识牌。同时,必须有国际担保链,由国际道路运输联盟(IRU)等担保机构提供全程担保。
此外,TIR证书需在有效期内,并具备唯一编号,且运输起运国、过境国与目的国的海关需相互承认TIR制度。
在实际操作中,TIR运输流程包括几个关键环节:
首先是路线规划,需确认运输路线上的国家均为《TIR公约》缔约国。接着是提交货物基本信息,如重量、体积、品类等。
然后在起运地一次性完成出口报关手续,海关查验货物后对车辆施加封志,并签注TIR单证。
跨境运输过程中,经过境国边境时,海关仅核对TIR证书信息、检查封志完整性,无需开箱查验。最后抵达目的国后,收货人办理进口清关手续,TIR证书被核销,整个运输流程结束。
04 中国如何融入全球TIR网络?
中国正积极融入全球TIR网络,并将其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物流支撑。截至2025年7月,中国已有48个城市启动TIR业务,开通60余条直达亚欧的线路。
今年前5个月,中国TIR业务量同比增长275%,发证数量增长376%,车辆总数超1600辆。
多个重要枢纽城市在TIR网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乌鲁木齐的TIR集结中心运营一年来,服务保障车辆6914辆,货重超14万吨,货值65.48亿元。
该中心实现了多个创新突破,包括开通乌鲁木齐—莫斯科TIR跨境运输线路,创建“TIR+绿色通道”模式助力农副产品快速通关。
沿海地区也不甘落后。粤港澳大湾区于2025年3月实现首次自有TIR跨境货物启运。上海则于2025年5月实现TIR国际公路运输业务双向贯通,将其打造为继海运、空运、铁路之后的“第四物流通道”。
中国的监管环境也在不断优化。交通运输部于2025年8月发布《国际道路运输管理规定》修订草案,旨在全面修订国际道路运输管理规则,以适应新发展形势。
深圳海关通过“7×24小时预约通关”“智能验放”等创新举措,实现TIR货物2小时内快速通关。
05 TIR运输面临哪些挑战与机遇?
尽管TIR系统优势明显,但也面临一定的挑战。企业需要一次性承担合规投入与系统改造压力。运输途中若发生货物损毁或灭失(不可抗力除外),持证人须承担纳税义务和法律责任。
同时,如因特殊情况需装卸货,相关监管场所应按规定向海关传输装卸及到货信息;货物变更目的地或TIR证书无效需中止运输的,持证人应按海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citation:5。
尽管面临挑战,TIR运输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短期内,企业可能面临合规改造压力;但中长期看,通关效率提升、市场半径扩大、融资成本降低将共同推动国际道路货运走向“强监管+高便利”的2.0时代。
数字技术与绿色物流将成为TIR发展的新方向。法国和西班牙已推出数字运单,开通国家货物运输快速通道。
同时,
TIR冷藏车的创新实践实现了“云南产地直采—新疆陆港集拼—中亚市场直达”全链条冷链运输,为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开辟了新路径。
---
乌鲁木齐TIR集结中心运营仅一年,已发运74辆、1807吨货物前往中亚和欧洲。在深圳,TIR运输使本地电子产品企业能够在6天内将货物运抵哈萨克斯坦,成本仅为空运的四分之一。
从上海到白俄罗斯,从粤港澳到中亚,TIR系统正在重塑欧亚大陆的贸易地图。据预测,谁能率先完成设备升级、数据贯通与信用建设,谁就能在2025—2030年的新一轮国际运力竞赛中占得先机。
这种“安全、高效、门到门”的运输模式,正与中欧班列、海运、空运形成互补,构建起更加立体的全球物流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