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Распространение информации

货主找车   车队加入  

中国货车跨里海,TIR车队运输跑出新速度
作者:TIR车队   浏览量:593 次   发布时间 :2025-06-03
哈萨克斯坦库里克港,豫A牌照货车排成长龙,15年驾龄的河南司机张朋启动头车,眼前是河南越走越宽的开放之路。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2024年7月3日,悬挂豫A牌照的货车司机张朋在哈萨克斯坦库里克港接到国内记者电话时如此形容自己的心情。他的货车满载电子产品,排在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车队最前面。

这一天,中方车辆首次以公路直达运输方式抵达里海沿岸港口,标志着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正式开通。

在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出境后,张朋不仅领略了异域风景,更感受到哈萨克斯坦人民的热情:服务区里当地人“夺”走他的水桶帮忙接满水;每次在路边吃饭,都有人好奇围观并主动与司机们合影。

01 爆发式增长,河南领跑全国

2024年7月开通的**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开辟了中欧物流新通道。车队中有5辆来自河南的货车,满载电子通信产品、机械产品和建筑材料等货物。

这些车辆从郑州航空港区出发,经哈萨克斯坦跨越里海,通过公路、海运联运,最终抵达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等国家。

河南在TIR国际道路运输领域展现出惊人爆发力。自2023年2月开通首条郑州至莫斯科国际公路直达货运线路后,河南企业迅速拓展网络。

到2025年1月,郑州已开通至俄罗斯、老挝、阿塞拜疆等10个国家的国际公路运输路线**19条**,形成“北上、南下、西进”的立体交通网络。

2024年郑州海关累计监管TIR模式运输车辆315辆次、货值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倍和3.8倍,“带货力”居全国前列。

郑州建成全国第三个、内陆地区首个由IRU(国际道路运输联盟)认证的国际公路运输集结中心,成为首个设在北京之外的TIR证签发点。这一枢纽地位吸引越来越多国际公路运输车辆来郑集结、组货,有效助力河南外贸及通道经济发展。

02 大湾区突破,深圳自有车辆启程

2025年4月,粤港澳大湾区迎来TIR运输的重要突破。深圳企业华鹏飞股份有限公司一辆满载智能电子产品的自有TIR货车从深圳启程,开赴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

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次采用本地企业自有TIR车辆开展跨境货运,标志着大湾区与中亚地区互联互通迈上新台阶。

作为深圳第一家民营物流企业,华鹏飞由此完成了从国际货运代理向国际公路承运人身份的转变。此次运输的货物是深圳标志性产品——智能3C类产品,华鹏飞将大幅度降低传统跨境陆路运输因海关查验和国内外车辆倒装引起的风险。

此次首发得到央视《朝闻天下》、《经济信息联播》、新华社和凤凰卫视等权威媒体的聚焦报道。华鹏飞董事长张京豫表示,未来将重点推进TIR与跨境电商、高端制造等产业深度融合,助力“中国智造”高效出海。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指出,TIR模式将与中欧班列、海运、空运形成互补,有助于深圳补齐“陆海空铁”国际立体物流网络中的公路货运一环。

03 速度革命,TIR重塑国际物流格局

TIR系统是在联合国《国际公路运输公约》基础上建立的全球跨境货物运输便利通关系统。持有TIR证、经批准的车辆,可在TIR实施国之间实现一单到底的跨境运输。

这一系统**最高可为企业节省58%的运输时间和38%的运输成本**。

在实际运营中,TIR展现出惊人的时效优势。深圳到阿拉木图的传统卡航需要10天,而TIR运输时间减少至最多6天,**效率提升67%**。

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TIR在时效和成本间取得了最佳平衡:价格仅为空运的1/4;时间上比海运60天与铁路45天大幅缩短。

2024年,满洲里海关推动新增上海、沈阳、天津、潍坊、浙江5条运输线路,经满洲里口岸运输线路增至8条。1-11月,该关共验放经满洲里公路口岸进出境TIR运输车辆706辆,同比增长5.72倍,“中俄快线”运行规模居全国首位。

TIR已成为除航空、铁路、海运外的 **“第四物流通道”** ,在全球经济深度融合、贸易往来愈发频繁的当下,为跨境贸易提供了更为丰富多样的物流选择。

04 挑战浮现,市场红利与竞争并存

随着TIR运输的快速发展,挑战也随之浮现。2025年,中国TIR持证企业激增30%至150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同时,**俄罗斯海关加收80%设备费**,运输成本水涨船高,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

俄罗斯强化货物查验使通关时间延长15%,资质、车辆与溯源管理等隐性成本持续增加。这些因素使得TIR运输“还能赚到钱,但越来越难了”。

行业专家分析,未来TIR运输行业将进一步分化。依赖单一线路或粗放经营的从业者将举步维艰,而**拥有枢纽资源、布局新模式的企业方能持续获益**。

满洲里海关已开始探索TIR国际公路运输同中欧班列实现有效资源互补,依托口岸区位优势促进国际物流运输方式多样化发展。

同时,郑州海关创新建立“口岸+属地”协调机制,满足企业对特殊货物通关需求,服务保障全国首票TIR运输大件货物顺利通关。

05 车辆技术创新,跨境运输的坚实后盾

TIR跨境运输对车辆性能提出严苛要求。单程近万公里的运输距离,复杂多变的路况,以及极端气候条件,都考验着重卡的可靠性和适应性。

2024年8月,一汽解放J7创领版牵引车完成了郑州-莫斯科TIR线路的实际路测。整条线路距离接近10000公里,其中海外路段约7000多公里。

在俄罗斯境内,80-90%道路为双向单车道,贝加尔湖-伊尔库兹克、车里雅宾斯克-喀山这两段翻山路段有陡坡和连续发夹弯,是整条线路上驾驶难度最大的路段。

在相同货物情况下,**J7创领版在海外路段油耗比同行其他品牌节省约200L**。

欧曼推出的星辉620、星翼PRO 580重卡则针对跨境运输需求,配备了850L+350L或850L+300L的大容量油箱,**最高续航可达4000公里**。

针对寒区运输,这两款车配备了200AH耐低温锂电池、后桥耐低温润滑油、驾驶室独立热源等专属配置,确保在零下46度的高寒地区也能正常启动并稳定运行。

06 口岸建设,打通国际物流新通道

口岸作为TIR运输的关键节点,其通关效率直接影响整体物流时效。为推动TIR业务蓬勃发展,满洲里海关设立TIR业务专岗,提供 **“7×24小时”预约通关**和业务咨询服务。

该关及时解决企业遇到的TIR车辆备案数据异常、报关单数据异常等问题,确保TIR运输车辆“随到随放”。

同时,满洲里海关与杭州海关、郑州海关探索建立属地海关与口岸海关TIR业务联系配合机制,深化运用关区间TIR联络人制度,保障属地申报、施验封志、出境放行等节点顺畅运行。

在郑州,新郑海关创新政策,推动我国首次实现“中国车”TIR国际公路运输进出口双向贯通。该关提前对接企业运输计划,调研需求难点,利用远程实时监管系统动态跟踪车辆到达口岸时间,协调口岸海关快速办理TIR车辆通关监管手续,实现“快进快出”。

郑州海关所属新郑海关关长赵明建议,结合郑州国际陆港新址建设,支持国际公路运输与国际航空、中欧班列联动,发展多式联运。同时,重点促进国际公路运输与优势产业融合发展。

t3



满洲里公路口岸的繁忙景象见证着TIR运输的蓬勃发展。2024年,这里新增5条运输线路,706辆TIR车队运输从这里进出境,同比增长5.72倍,“中俄快线”运行规模居全国之首。

与此同时,200台悍V中置轴轿运车正式交付,480台红旗轿车将搭乘这些车辆驶向莫斯科。

中国牌照的货车穿越亚欧大陆,车轮滚滚驶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从深圳的3C电子产品到洛阳的东方红拖拉机,从河南的电子通信设备到浙江的卫浴配件,TIR车队正成为中国制造出海的新使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