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Распространение информации

货主找车   车队加入  

中国TIR车队跨境运力激增:自有车辆发运量全国居首
作者:TIR车队   浏览量:645 次   发布时间 :2025-06-24
三辆满载货物的中国牌照卡车从青岛启程,穿越万里直达莫斯科,全程仅需7天——这是中国物流业融入全球的缩影。

2025年3月31日,深圳华鹏飞物流园区。一辆悬挂中国牌照、印有TIR标识的重型卡车缓缓驶出,满载智能电子产品直奔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次采用本地企业自有TIR车辆开展的跨境货运,标志着中国国际道路运输能力的新突破。

与此同时,在青岛上合示范区,三辆满载无纺布、花岗岩的TIR车辆刚刚完成通关手续,启程前往一万公里外的莫斯科。据运营总监梁天潇介绍:“以往采用班列运输需要近1个月,空运成本又过高。现在采用TIR模式,凑齐一车货就能发车,到俄罗斯仅需7天。”


中国TIR车队跨境运力激增:自有车辆发运量全国居首


01 国际物流新动脉,一季度运营数据亮眼

2025年首季度,中国TIR国际道路运输交出亮眼成绩单。仅**上合示范区就发运TIR国际运输车辆达80车次**,总货值超过**5400万元人民币**,TIR中国车辆发运量居全国首位。

自2023年9月启动TIR国际运输以来,上合示范区已开通**中国—俄罗斯、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中国—哈萨克斯坦等4条线路**。累计发运车辆372车次,总货值超2.55亿元,服务进出口企业超过1000家。

TIR系统作为《国际公路运输公约》框架下的全球性海关便利通关系统,正在改变中国跨境物流格局。上海海关将其定位为继海运、空运、铁路运输之后的 **“第四物流通道”**。

该系统核心优势在于“**一次申报、一证到底、一车直达**”。货物从发运地到目的地全程不倒装不卸货,大幅缩短运输时间。

02 大湾区突破,自有车辆首航中亚

粤港澳大湾区的TIR发展同样取得重大突破。华鹏飞公司作为区域首家拥有自有TIR车辆的物流企业,开启了深圳直达阿拉木图的**6天快速通道**。

这条新线路的时效性令人瞩目:**深圳到阿拉木图仅需6天,是铁路运输时间的一半**;虽然价格比铁路稍贵,但仅为空运的四分之一。

深圳海关通过“7×24小时预约通关”“智能验放”等创新举措,实现TIR货物**2小时内快速通关**。深圳海关口岸监管处科长邓小鹏表示:“我们保持与口岸地海关的联系配合,提前做好出境地验放方案,保障货物高效通关。”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指出,TIR模式有助于补齐“陆海空铁”国际立体物流网络中的公路货运短板,构建大湾区立体物流网络,提升区域物流供应链辐射能力。

03 大件运输新突破,全国首单创新方案

2025年3月,郑州完成了全国首单TIR大件货物运输的创新实践。一辆特殊设计的TIR运输车装载着宽度达**2590毫米的玻璃生产线核心控制单元**,从新郑综保区驶向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

这批货物解决了传统运输的痛点。河南瑞驰物流总经理谢伟光解释:“超宽货物无法装入标准集装箱,过去采用普通公路运输需多次倒装,从河南到塔什干至少25天。”

而TIR大件运输采用**特殊车辆设计方案**,全程不倒装,10天左右就能抵达目的地,成本降低10%-15%,同时大幅降低精密设备运输风险。

新郑海关副关长欧阳亮元强调:“TIR运输全程‘不折腾’,极大降低了货物的安全风险。”这一创新方案惠及国内**11个省17个城市的多家企业**,支持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产业发展。

04 机遇与挑战并存,行业竞争加剧

随着TIR运输模式快速发展,行业也面临新的挑战。2025年,中国**TIR持证企业数量激增30%至150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运输成本持续攀升。俄罗斯海关开始加收**80%的设备费**,大幅压缩了利润空间;同时俄罗斯强化货物查验使通关时间延长15%,资质管理、车辆溯源等隐性成本也在增加。

尽管郑州至莫斯科的单程运费仍可达**4-5万元**,高需求线路运费依然可观,但行业专家预测未来将进一步分化。

卡车之家分析指出:“依赖单一线路或粗放经营的从业者将举步维艰,而拥有枢纽资源如青岛、沈阳等城市、布局‘TIR+跨境电商’等新模式的企业方能持续获益。”

05 政策创新,海关监管持续优化

中国各地海关积极创新监管模式,支持TIR运输发展。上海海关已实现 **TIR国际公路运输业务双向贯通**,通过简化程序,仅需核对TIR证书信息和检查关封,全程不换车不倒装。

深圳海关推出的“**智能验放**”系统大幅提升通关效率。上海海关则在跨境电商出口监管方面进行创新,打造海运跨境电商监管“样板间”,实现了9610、9710、9810等多种跨境电商监管模式的全面覆盖。

“出口拼箱货物‘先查验后装运’模式在上海集装箱口岸属于首创,”上海海关介绍,“该模式让企业能够更加准确地安排物流运输计划,减少堆存费用和滞期费用,降低资金占用成本。”

这些创新举措共同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为中国TIR运输创造了更加优化的政策环境。

06 未来趋势,多元化发展格局初显

中国TIR运输正呈现多元化发展新趋势。上合示范区计划2025年**新增1-2条至上合组织国家的TIR定班专线**,力争全年开行量突破300车次,货运量超6500吨。

梁天潇透露:“我们将加强与跨境电商、冷链物流、制造业等产业的协同合作,推动‘TIR+’模式的深度应用,力争实现TIR运输货物量占跨境电商出口货物量的20%以上。”

上合示范区管委会臧元奇表示,下一步将发挥TIR国际道路运输集结中心等平台优势,**加密联动口岸节点城市**,打造完善“通道+枢纽+网络”生态体系。

随着中国物流企业加速布局自有TIR车队,国际道路运输联盟东亚及东南亚代表处首席代表周妍指出:“国内TIR运输逐步形成**多主体参与、多通道发展的多元化发展新格局**。”




卡车驶过中哈边境,车身上的TIR标识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深圳华鹏飞董事长张京豫站在公司指挥中心大屏前,注视着车辆实时位置:“未来我们将推进TIR与跨境电商、高端制造等产业深度融合,助力‘中国智造’高效出海。”

远在青岛的上合示范区,臧元奇指着新规划的运输路线图表示,年内还将开通1-2条至上合组织国家的TIR定班专线。随着更多中国企业组建自有TIR车队,印有中国标识的重型卡车正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道路上的常见风景。

国际公路上,中国物流的新时代正加速驶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