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初,中国
国际公路运输网络迎来新一轮扩张,粤港澳大湾区首列开往土耳其的中欧班列发车,北京首趟经阿拉山口出境的中亚班列启程,以及“海口-塞浦路斯-罗马”新货运航线的开通,共同勾勒出一幅更加密集的亚欧物流网络图景。
9月6日,X9024次中欧班列从广州国际港驶出,满载家用电器、服装鞋靴等货物,预计20天后抵达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次开行至土耳其的中欧班列,采用 “铁—海—铁”多式联运方式,途经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并跨越里海和黑海。
这条“跨两海”路线被誉为中欧班列“南向通道”,相比传统海运可节省约三分之一时间,大幅提升运输效率。
01 大湾区南向新通道
粤港澳大湾区首列开往土耳其的中欧班列共搭载50个40尺集装箱,全程运行约1万公里。
该班列采用“铁—海—铁”多式联运方式,经由霍尔果斯口岸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期间乘船跨越里海、黑海,最终抵达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广州国际港中欧班列站点现已增至“14出5进”共19条线路规模,通达欧亚20多个国家40余个城市,为4000余家外贸企业提供高效、安全、稳定的国际物流通道。
02 北京陆港新突破
9月11日,一辆满载55个40英尺集装箱货物的中亚班列从北京国际陆港出发,总货值约2000万元人民币。
班列首次通过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直奔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全程运行约9天。这是北京市首趟从阿拉山口驶出国门的国际货运班列。
自今年3月启动运营以来,北京国际陆港已陆续联通霍尔果斯、满洲里、二连浩特三个陆路口岸,此次新增阿拉山口口岸,形成了“四大口岸、五线常态” 的稳定班列运行网络,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
03 五年耕耘跨里海
9月9日,阿塞拜疆巴库阿普歇伦物流中心举行了一场特殊庆典——中欧班列(浙江)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班列开行五周年暨接车仪式。
五年来,这条线路保持着每周1列以上的常态化运营,已累计开行237列,运送货物19470标箱,货值达6.52亿美元。
该班列从浙江出发,采用“铁-海-铁”多式联运模式抵达巴库,比传统海运节省约三分之一的时间,已成为浙江连接南高加索、中东欧及南欧的重要国际贸易大通道。
04 航空货运新拓展
9月8日晚,一架载有约37吨货物的B767全货机从海口美兰机场起飞,标志着“海口-塞浦路斯-罗马”货运航线正式开通。
该航线由塞浦路斯欧亚航空运营,每周1班,主要承运跨境电商货物,经停塞浦路斯拉纳卡机场,最终飞往意大利罗马菲乌米奇诺机场。
这条新航线加强了海南自贸港与欧洲之间的物流联通,为跨境电商提供了新的运输选择。
05 国际物流新格局
9月初的国际运输新动态显示了中国在国际物流网络建设上的多元化战略。铁路运输与航空运输并举,海运与铁路联运,构成了立体化的物流体系。
广州国际港前8月开行国际班列233列,发运标箱1.98万个、货值52.09亿元人民币,开行班列数量占广东省40%,位列广东省内中欧班列站点首位。
北京国际陆港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已累计开行中欧(亚)班列13列,运送标箱1300多个,货重超10000吨,货值近2亿元,正成为京津冀地区快速崛起的重要国际物流枢纽。
---
随着广州国际港“跨两海”南通道班列正式开通,广东与中亚五国、中东欧市场商品的流通速度将大幅提升。
北京国际陆港正在加速基础设施建设,与铁路、海关等部门通力合作,持续推动线路多元化。
钢铁驼队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驰骋,跨越里海与黑海,连接大西洋沿岸的罗马和地中海中心的塞浦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