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辆悬挂TIR标识的重型卡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便利,穿梭在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边境线上,成为连接中国制造与全球市场的新型高速通道。
10月10日,4辆满载货物的
国际公路运输(TIR)车辆在临沂港完成报关查验后,开启去往俄罗斯的行程。 至此,2025年临沂海关监管
TIR车辆数量突破100辆,较原定年底“破百”计划提前两个月达成目标。
短短五天后,10月15日上午,4辆载满电子产品的TIR专用车辆从重庆西永综保区出发,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前往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标志着重庆—中亚TIR线路正式开行。
这只是10月上半月中国TIR运输发展的两个缩影。在全国范围内,这种高效的国际公路运输模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拓展网络,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的重要纽带。
01 临沂TIR车辆提前破百
作为我国重要的市场集群与商品集散中心之一,临沂依托TIR运输“一车直抵、一证直达”的独特优势,如今已实现TIR车辆往返欧亚常态化运行。
集货、装运、抵达、返回——整个流程已形成完整闭环。
“TIR运输作为高效便捷的国际公路货运模式,能大幅缩短跨境运输时间、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是临沂打通国际物流通道、服务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山东临满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咸友涛表示。
为确保车辆“即到即查、即查即放”,临沂海关提前梳理“双节”假期TIR车辆通关计划,优化查验流程,安排两名业务骨干24小时值守。
“我们主动与企业、货运代理沟通对接,实时解答通关疑问,及时解决查验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有效压缩车辆通关时长。”临沂海关商城口岸监管科副科长于磊介绍。
这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了假期对跨境运输的影响,推动临沂TIR运输业务量提前两个月突破年度百辆大关。
02 重庆成功首发中亚TIR线路
10月15日,重庆首次开通了至中亚的TIR运输线路。4辆载满电子产品的TIR专用车辆从西永综保区出发,开启了这条新的国际物流通道。
本次首发的车辆,从西永综保区出发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最终到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全程物流时间预计4.5天,比传统跨境公路运输模式时间压减30%左右。
由渝新欧(重庆)供应链公司作为运营组织平台,华鹏飞公司负责全程物流运输,运输货物约40吨,货值约460万元。
TIR即国际公路运输系统,是唯一的全球性货物运输海关通关系统,也是一条覆盖东盟、中亚、蒙俄的国际道路运输网络。
TIR系统建立在联合国《国际公路运输公约》(TIR公约)基础上,持有TIR证的车辆可在各缔约国之间便捷通关,全程“一次申报、一次担保、一车直达”。
在边境口岸出入境时只需核对TIR单证信息,检查车辆海关封志无误,不需查验、免缴担保金,以“一车一证、全程直达”模式实现“门到门”高效服务。
“TIR具有全程不换车、不倒装的特点,中途免去开箱查验,大幅简化跨境通关手续,提升运输效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重庆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
03 浙江进入TIR与GMS“双核驱动”时代
在浙江,近期“中国·温州-东南亚”GMS线路成功首发,标志着浙江省国际公路运输进入TIR、GMS“双核驱动” 的新阶段。
GMS线路的开通,为浙江企业打通了通往东南亚市场的新通道。
相较于传统运输模式,GMS证书的“一证通多国”优势明显,在一年的有效期内,可沿指定线路在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GMS各国之间自由跨境运输。
“以往我们主要通过海运方式出口产品,不仅周期长,而且还经常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温州现代国贸云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珊珊表示。
“得益于GMS的‘一次委托、一车到底、一票直达’的优势,此次我们公司出口产品的运输时间和通关时间大幅缩短,为我们开拓东南亚市场提供了重要助力。”
为保障“中国·温州-东南亚”GMS线路顺利首发,杭州海关所属温州海关提前对接企业运输计划,讨论确定监管方案、牵头组织桌面推演和业务测试。
同时,建立快速通关专用窗口,提供“7×24小时”预约通关服务,快速办理现场监管、施封和系统审核等操作。
04 中国TIR运输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2025年前7个月,中国TIR业务量已超过2024年全年总量,出境业务占比持续提升,凸显我国货物“走出去”的强劲动能。
从业务规模变化来看,2025年前7月,参与中国境内TIR作业的国家有7个,承运人90家,总票数已达1616票(出境1486票、入境133票),超过2024年全年总量。
按照国籍,从承运人数量排名来看,中国企业在TIR运输中的参与度与业务规模均实现跨越式增长。
2025年前7月,中国承运人进一步增至76家,占比超84%,远超其他国家;从业务量总票数看,中国以1157票领跑,占同期总票数的71.6%。
2025年1~7月,我国TIR持证人业务表现呈现“低开高走”的特征,行业整体活力持续释放。
1月受传统春节前夕物流需求放缓影响,作业量为83票,参与企业16家;2月虽有17家企业参与,但作业量降至50票,为年内最低。
然而,从3月起,业务量开始大幅增长。6月作业量飙升至257票,参与企业35家;7月继续攀升,作业量达267票,企业数量增至46家,均为年内最高。
05 头部企业格局稳定,市场集中度较高
2025年前7月,我国TIR运输市场头部企业竞争格局稳定,集中度较高,为行业规范化发展奠定基础。
从今年前7月月度Top3情况来看,明显呈现出头部梯队企业明确、市场格局稳定的特点。
青岛西海岸利达物流有限公司、郑州弘依运输有限公司、绥芬河市正辉物流有限公司及山东临满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构成头部阵营。
前7月Top3企业作业量总计占整体市场份额的49.5%,接近半壁江山。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青岛西海岸利达物流有限公司在1~7月中5次位居月度榜首,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山东临满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与郑州弘依运输有限公司各获1次月度第一,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实力。
头部企业的稳定发展与集中化趋势,为行业树立了标准化、规范化运营的标杆,有助于推动我国TIR运输市场整体提质增效。
06 TIR运输优势明显,未来发展可期
TIR作为建立在联合国公约基础上的国际跨境货物运输领域的全球性海关便利通关系统,全程无需倒装和卸货,具有通关手续便捷、运输周转速度快等优势。
运输成本约是空运的四分之一,1万公里跨境运输时长可缩短至7~10天。
目前,TIR共有77个缔约国,TIR运输已经成为全球经济脉络中一条高效畅达的“高速通道”。
公司近期与哈萨克斯坦相关方达成合作,进一步提升跨里海运输时效,可将大湾区及全中国到欧洲的货运周期从45-60天压缩至20天左右。
“从我们实践运输来看,跨里海运输,借助多式联运模式,从中国到欧洲部分内陆城市仅需20天左右,而传统海运线路,运输时间往往需要40天甚至更久。”新快线国际物流代表表示。
10月14日,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在京会见国际道路运输联盟秘书长翁贝托·德·普雷托一行。
双方围绕国际公路运输(TIR)单证册在华推广、促进全球道路运输发展和贸易便利化、加强多边贸易领域合作等议题进行交流,并续签两机构合作谅解备忘录。
---
TIR运输在中国的发展步伐正在加快。从临沂提前两个月实现年度目标,到重庆成功开辟中亚新线路,再到浙江实现TIR与GMS的“双核驱动”,中国国际公路运输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密度和广度延伸。
中国贸促会与国际道路运输联盟在10月14日续签合作谅解备忘录,为未来中国TIR运输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TIR运输已成为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往来的“高速通道”,让中国制造更加便捷地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