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申报、一车直达的全球通关系统正悄然重塑欧亚大陆的贸易版图,跨境物流时间成本压缩至传统模式的十分之一。
2025年5月14日,一辆贴有TIR标识的卡车从郑州经开综合保税区驶出,满载着发往莫斯科的跨境电商货物。在郑州新区海关关员的注视下,这辆卡车开启了一段全程只需10余天的国际运输旅程。
与此同时,在万里之外的老挝万象,第27届大湄公河次区域运输论坛上,IRU(国际公路运输联盟)专家向与会各国代表展示了一组数据:TIR系统能将边境等待时间减少92%,碳排放降低90%。
01 TIR的核心优势与全球扩展
作为建立在联合国《国际公路运输公约》基础上的全球性跨境货运通关系统,TIR(Transports Internationaux Routiers)已成为国际贸易的“通关加速器”。
这一系统覆盖全球78个缔约国,通过“一次申报、一证到底、一车直达”的便利机制,实现中途不换装、不换车、非必要不查验的“门对门”运输。
与传统的公路运输相比,TIR的最大突破在于打破跨境物流瓶颈。当
TIR车辆到达边境时,海关仅需核对TIR证书信息、检查运载单元的海关关封,大幅减少货物在口岸等待时间,降低运输成本。
2025年8月5日,IRU在大湄公河次区域运输论坛上特别强调,TIR系统与绿色通道结合,不仅提高了边境效率,还将二氧化碳排放减少了90%。
该系统正迅速扩展到东南亚市场,改变着中国与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国的贸易物流模式。
02 中国城市的TIR新突破
郑州:跨境电商与TIR的创新融合
2025年5月14日,河南首辆“TIR+跨境电商”国际卡班从郑州发车,标志着郑州成功打通“跨境电商9610+TIR”创新链路。
这种新模式让境外个人在跨境电商平台购物后,企业采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9610模式)报关,通过TIR车辆一站式将货物送达目的地。
郑州新区海关专门设立TIR专窗,建立“属地+口岸”海关协调机制,全程跟踪车辆到达口岸时间,确保TIR车辆顺利出境。短短半个月内,已有3辆“TIR+跨境电商9610”国际卡班从中原大地驶出,该模式正加速迈入常态化运营新阶段。
上海:实现进出口业务双向贯通
2025年5月26日,上海迎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重要里程碑。在上海车站海关监管下,上海首单TIR出口货物顺利通关,装载3辆二手新能源车的集装箱发往白俄罗斯明斯克。
此次出口业务完成通关,加上2024年3月落地的首单进口TIR业务,标志着上海成为进出口TIR业务双向贯通的城市。
上海车站海关有针对性地制订监管工作指引,设置TIR业务专岗,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及申报、监管等服务。
新疆:打造亚欧TIR运输枢纽
2024年8月14日,国际公路运输系统(TIR)集结中心在乌鲁木齐正式揭牌运营,这是我国第二个由国际道路运输联盟认证的TIR集结中心。
新疆作为连通亚欧两大经济圈的重要枢纽,已在乌鲁木齐和喀什设立两个TIR集结中心。喀什集结中心运营以来,已发运国际跨境运输车50多辆,引入中外TIR卡车合作方10多家,覆盖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等国家。
乌昌海关先后在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实现全国首单“跨境电商(9610)+TIR”发运、中蒙俄沿亚洲公路网4号线国际道路运输等重要突破。
03 区域合作与大湄公河机遇
2025年8月5日,大湄公河次区域运输论坛在老挝万象召开,300多万人将受益于该区域无缝贸易。政府官员和发展伙伴齐聚一堂,重点讨论如何加强私营部门的作用,确定过境和贸易便利化的优先事项。
IRU的TIR和过境事务总监Tatiana Rey-Bellet在论坛上强调:“TIR系统与跨境运输便利化协定优势互补,通过减少重复的程序和文件,有效解决区域核心过境难题,提供全球认可的海关担保。”
该地区正在探索的TIR应用不仅能促进贸易便利化,还将推动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TIR促进的多式联运与基础设施目标高度契合,为大湄公河次区域带来新的互联机遇。
04 跨境电商的物流变革
TIR卡班作为新兴国际运输方式,已被誉为继空运、海运、铁路运输之后的“第四物流通道”。
传统跨境电商物流普遍依赖“海运+卡车联运”模式,面临流程繁琐、时效波动、多次通关、费用叠加、货物安全难保障等痛点。而TIR通过“一张TIR证+一次查验+全程闭封”模式,直击这些痛点。
相比传统运输,TIR特别适合跨境电商小包裹出口。河南中大门国际物流集团货运负责人李金雨指出:“TIR国际公路运输具备对基础设施依赖小、机动灵活、装卸方便等特点,与跨境电商物流需求高度契合。”
市场平台如“悠闲装箱”已开始提供东南亚TIR运输一站式解决方案,包括在线查询、订车服务,重庆报关企业还可享受最高8%的运费补贴。重庆-老挝-泰国线路正成为新兴热点,逐年拓展。
05 TIR集结中心的战略价值
乌鲁木齐TIR集结中心不仅提供仓储、配送、报关等增值服务,还为“天山号多式联运品牌体系建设夯实基础”。
新疆国际陆港集团董事长司俊江表示,集结中心的设立是推进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有力举措,将“打通双向的门到门运输及贸易直达通道,加快形成立足本地、辐射周边的贸易及货物集散中心”。
喀什海关物流监控处迪丽努尔·艾尔肯认为:“TIR集结中心落地喀什,将吸引境内外国际道路运输行业人、车、货向喀什集结,有利于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和跨境物流运输方式多样化,将喀什独特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中顺电子商务新疆有限公司供应链经理杨晓龙见证了实际效益:“今年二季度,企业通过TIR运输增长了15%...使用TIR运输效率提高了,通关时间也大幅压缩”。
06 未来展望与多式联运网络
中国各枢纽城市正在加速构建
TIR运输网络。郑州按照“一中心、多节点”的TIR网络布局,构建以郑州为中心、辐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重要贸易伙伴的TIR运输体系。
中大门国际物流集团计划深化TIR卡班公共平台建设,“通过拓线路、强产品、优服务、精配置”,打造以郑州为核心,辐射亚欧的跨境电商“空、卡、铁、海多式联运立体物流网络”。
IRU已表明对支持大湄公河国家的承诺:“建设高效、安全和可持续的运输和过境系统”。随着东南亚国家加速融入TIR网络,中国与东盟的陆路贸易通道将迎来新的升级。
随着郑州、上海、乌鲁木齐等城市相继打通TIR跨境通道,中国外贸企业手握新钥匙。新疆集结中心的卡车驶向中亚,河南的TIR卡班载着上万件跨境电商包裹奔向莫斯科,上海的新能源车沿着公路直达明斯克。
国际贸易的血管从未如此通畅。78个缔约国的海关在TIR系统下协调运作,边境等待时间压缩92%,企业物流成本大幅降低。数字显示,采用TIR的企业季度业务增长达15%,这条新通道正改变着“中国制造”出海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