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山东产的小番茄,从中国上合示范区到莫斯科超市,仅需7天时间——这背后是TIR
国际公路运输系统正在重塑全球物流格局。
清晨,一颗产自山东的小番茄在青岛上合示范区TIR集结中心被装入冷链运输货车。在0-4摄氏度的恒温环境中,它开始了一场近万公里的跨国旅程。
7天后,这颗小番茄已经摆放在莫斯科超市的货架上。它经历的不是普通运输,而是
TIR国际公路运输系统带来的物流革命。
01 TIR运输的爆发式增长
2025年8月,全球TIR运输网络呈现爆发式增长。据满洲里海关统计,今年前7个月,经满洲里口岸进出境的TIR运输车辆达到902辆,同比增长2.79倍;货值高达12.17亿元,同比增长8.14倍。
这一数据刷新了该口岸TIR运输业务开通以来的最高纪录,开行量占全国近六成。TIR运输已成为连接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重要物流通道。
TIR系统是建立在联合国《国际公路运输公约》基础上的全球性海关便利通关系统,具有“一次申报、一车直达、一箱到底”的独特优势。
02 新线路与新模式的涌现
8月份,全国各地纷纷开通新的TIR线路和模式。浙江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成功首票“TIR+市场采购”模式,货物从义乌快件监管中心出发前往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
这种新模式为中小企业“多品种、小批量”的外贸需求提供了低成本、高灵活性的解决方案。相比传统陆运,能为企业提升约20%的时效,并减少约30%的成本。
中通云仓科技也在8月举办了中俄9610 TIR中置双轴全国首发仪式。该公司首发的130方中置轴车型由重汽汕德卡与濮阳龙鑫联合研发,实现了装载率较传统车型提升30%的显著优势。
03 上合示范区的TIR网络建设
上合示范区作为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开展地方经贸合作的国家级平台,已成为TIR运输的核心枢纽。自2023年9月开展TIR业务以来,上合示范区已成功开通了中俄、中吉乌、中哈、中白俄4条TIR线路。
截至目前,上合示范区累计发运TIR车辆530车次,总货值超3.57亿元,总发载量9400余吨,运输品类达到40类。
2023年上半年,上合示范区发运TIR车辆208辆次,同比增长188.9%;发运货物货值1.4亿元,同比增长224.5%。
04 TIR运输的痛点与解决方案
尽管TIR运输发展迅速,但出口企业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信息分散、报价不透明、线路节点复杂、装柜效率低等问题普遍存在。
许多企业不得不依赖“关系网络”找车、比价甚至临时拼货,这种方式效率低、风险高,容易导致交期不可控、成本难预测、报关出问题等后果。
针对这些痛点,一些平台推出了全流程一站式TIR运输综合服务,整合一手车队与口岸资源,提供路线智能查询、全网可比价、顾问服务全流程协助等解决方案。
05 TIR运输的市场竞争态势
随着TIR运输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2025年中国TIR持证企业激增30%至150家,内卷程度不断加剧。
虽然郑州至莫斯科单程运费就可达4-5万,高需求线路运费依然很高,但俄罗斯海关加收80%设备费,使运输成本大幅提高,利润空间被压缩。
俄罗斯强化货物查验使通关时间延长15%,资质、车辆与溯源管理等隐性成本持续增加。行业将进一步分化,依赖单一线路或粗放经营的从业者将举步维艰。
06 TIR运输的未来发展趋势
上合示范区正致力于构建“TIR+中欧班列+海铁联运+空陆联运”的立体运输体系,进一步打通上合组织国家与全球贸易网络的连接通道。
跨境电商与TIR运输的深度融合成为重要趋势。TIR“门到门”的服务优势,和跨境电商小包裹、多批次的运输需求精准匹配,吸引越来越多企业选择TIR服务。
各地海关也在积极推进通关便利化措施。满洲里海关增设TIR业务专岗,运用“办事指南”“预约通关”等服务保障措施16项,确保
TIR运输车辆“随到随放”。
---
山东小番茄的旅程不再是特例。从曹妃甸的智能机械设备,到德州的日用品,再到义乌的时装和首饰,越来越多的商品正通过TIR系统加速流动。
TIR运输不再只是物流通道,更是贸易畅通的催化剂。随着“TIR+跨境电商”、“TIR+市场采购”等新模式不断涌现,一张覆盖亚欧大陆的智能物流网络正在形成。
这场物流革命才刚刚开始。未来,随着48个边境口岸及内陆城市全部启动TIR业务,中国与30多个亚欧国家的贸易联系将更加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