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公路运输系统正在中国呈现爆发式增长,成为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物流通道,为企业降低了高达38%的运输成本和58%的时间成本。
清晨,一辆带有TIR标识的中国
国际公路运输车辆在满洲里公路口岸完成通关手续,载着价值203万元的跨境电商商品顺利出境。
这是满洲里海关今年以来监管的第1000辆TIR国际公路运输车辆。
在全国范围内,TIR运输业务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2025年前7个月,中国TIR业务量已经超过2024年全年总量,呈现出明显的“低开高走”态势。
01 全国态势:业务量低开高走
2025年前7个月,中国TIR运输业务量达1616票,超过2024年全年的1551票。
这一数据同比增长88%,出境业务占比持续提升,凸显中国货物“走出去”的强劲动能。
从月度数据来看,TIR运输业务呈现明显的前低后高趋势。1月受春节前夕物流需求放缓影响,作业量为83票;2月降至50票,为年内最低。
但从3月开始,业务量大幅增至171票,随后持续攀升,到7月达到267票,创年内新高。
02 口岸表现:满洲里领先全国
满洲里口岸作为中国首批开展TIR业务的海关,表现尤为亮眼。
今年前7个月,满洲里海关共验放经满洲里公路口岸进出境TIR运输车辆902辆,同比增长2.79倍;货值12.17亿元,同比增长8.14倍。
满洲里公路口岸开行量占全国近六成,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物流枢纽作用进一步显现。
03 区域格局:上合示范区发运量居首
上合示范区TIR中国车发运量稳居全国首位。2025年上半年,上合示范区发运TIR国际运输车辆208辆次,同比增长188.9%;发运货物货值1.4亿元,同比增长224.5%。
目前,平均每天至少有一辆TIR运输车辆从上合示范区出发,驶向俄罗斯或中亚地区。车辆从入场到放行,最快可在半小时内完成全部手续。
上合示范区已开通中俄、中吉乌、中哈、中白俄等4条TIR国际道路线路,累计发运TIR国际运输车辆500车次,总货值超3.41亿元,运输品类达到40类。
04 企业竞争:头部效应明显
从企业格局来看,中国TIR运输市场头部效应显著。2025年前7月,Top3企业作业量总计占整体市场份额的49.5%,接近半壁江山。
青岛西海岸利达物流有限公司、郑州弘依运输有限公司、绥芬河市正辉物流有限公司及山东临满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构成头部阵营。
其中,青岛西海岸利达物流有限公司在1-7月中5次位居月度榜首,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05 政策支持:法规环境持续优化
政策层面也为TIR运输提供了有力支持。2025年8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国际道路运输管理规定》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25年9月20日。
《规定》修订草案包括总则、客运管理、货运管理、共同规定等九章五十五条。要求从事国际危险货物运输、国际大型物件运输业务的经营者,应当具备国内相应货物运输经营资质且实际运营满3年。
各地海关也推出了一系列便利化措施。满洲里海关增设TIR业务专岗,运用“办事指南”“预约通关”等16项服务保障措施,确保TIR运输车辆“随到随放”。
06 独特优势:高效物流通道
TIR国际公路运输具有灵活、高效、“门到门”的独特优势,是海运、铁路和空运等各种运输模式的重要补充。
相较于传统公路运输,TIR运输具有“一次申报、一车直达、一箱到底”的特点。持有TIR证的车辆在各缔约国之间能够全程不换车、不倒装,免去开箱查验,有效减少进出口货物在口岸换装及理货时间。
这种模式显著降低了企业运输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增强了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
07 实际效益:降本增效显著
TIR运输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郑州航空港区的实践显示,TIR模式助力公路运输物流企业最高节省58%的运输时间和38%的运输成本,相当于用卡车的价格实现了接近航空运输的时效。
以上合示范区到莫斯科的运输为例,以往采用班列方式运输需要近1个月时间,空运成本又过高。现在采用TIR模式,只要凑齐一车货就能发车,到俄罗斯仅需7天,还可以实现“门到门”“点对点”快递式运输。
08 发展前景:拓展新线路与新机遇
未来,中国TIR运输将继续拓展新线路。上合示范区计划探索开通1-2条至上合组织国家的TIR国际道路运输定班专线。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落地与跨境物流需求的增长,我国TIR运输市场有望持续向好发展。
海关部门也表示将依托口岸区位优势,出台更多服务TIR运输的便利化措施,打通我国中部、西部地区迈向亚欧大陆物流新通道。
---
随着更多便利化措施的推出,
TIR运输正在打通我国中部、西部地区迈向亚欧大陆的物流新通道。
未来,从青岛到莫斯科,从郑州到阿拉木图,越来越多的
TIR运输车辆将飞驰在亚欧大陆上,载着“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带着各国商品返回中国。
这片纵横交通的运输网络,不仅是物流通道,更是中外经贸文化交流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