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列货运火车在俄罗斯列宁格勒州的夜色中脱轨,15节油罐车瘫倒在铁轨旁,而这一切只是近期
俄罗斯运输网络遭遇的一系列袭击事件中的一环。
9月13日至14日,俄罗斯铁路系统遭遇了一系列严重袭击事件。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和特种部队对俄奥廖尔州至库尔斯克州,以及圣彼得堡至普斯科夫的铁路交通发起了特别作战行动。
这些袭击造成了两处关键铁路线的中断,它们本是俄军向哈尔科夫州和苏梅州运输补给的关键运输线。这些铁路设施受损使俄军的后勤保障面临严重困难,进而严重影响其作战能力。
01 铁路袭击:时间线与关键事件
9月13日晚,俄罗斯奥廖尔州的一段铁路发生爆炸。当时铁路工作人员正在对当地一段铁路轨道进行检查,发现多枚爆炸装置,其中一枚发生爆炸。
爆炸造成三名俄国民近卫军人员死亡,另有一人双腿被炸断。该事件还导致10余列长途列车延误,铁路交通一度中断。
不到24小时后的9月14日凌晨,圣彼得堡至普斯科夫的铁路线再次发生爆炸。这次爆炸导致一列火车机车脱轨,15节油罐车被毁。
同日,列宁格勒州一天内连续发生两起铁路运输事故,均引发广泛关注。
02 双方叙事:各执一词的罗生门
乌克兰国际文传电讯社14日援引乌国防部情报总局消息人士的话,公开宣称对这些袭击负责。报道明确表示,乌国防部情报总局和乌特种部队13日和14日对俄铁路交通发起了特别作战行动。
乌克兰安全部门在事发时间段内对外宣称,其对俄境内运输“油品、燃料”的铁路目标进行了成功打击。
俄罗斯方面则表现出更为谨慎的表述。针对卢加区事故,俄官方反复强调“空罐车”这一事实,并未提及爆炸或起火等次生事故。
俄罗斯官方对于每起事件的处置维持“先勘验再定性”的标准流程,未有仓促指责。列宁格勒州州长亚历山大·德罗兹坚科仅在社交媒体上证实,调查人员已赶赴现场。
03 战略价值:为什么瞄准铁路系统
targeted 俄罗斯铁路网络并非偶然。这些铁路线是俄军向哈尔科夫州和苏梅州俄军运输补给的关键运输线。
奥廖尔枢纽日均运送38列军列,包括2000辆坦克装甲车。修复被损坏的铁路需要72小时,导致前线部队面临装备断供危机。
除了军事价值外,这些铁路还具有重要经济意义。作为俄粮食出口枢纽,奥廖尔枢纽停运导致新罗西斯克港积压480万吨谷物,粮价单日暴涨17%。
途经的“北溪-2”备用天然气管道关闭,欧洲气价应声上涨12%。
04 更广泛打击:石油港口的袭击
乌克兰不仅针对铁路系统,还对俄罗斯的关键石油设施发动了袭击。9月12日,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对俄罗斯在波罗的海最大的石油装运港口普里莫尔斯克港发动了无人机袭击。
报道称,袭击导致普里莫尔斯克港内的一艘运输船和石油泵站起火,该港的石油装运被迫暂停。
乌国家安全局还袭击了向俄波罗的海乌斯季卢加港输送石油的多个泵站。这些行动显示乌克兰正在采取综合策略打击俄罗斯的运输和能源基础设施。
05 经济影响:超越军事的连锁反应
这些袭击事件引发的连锁反应远远超出了军事范畴。图拉州2000吨煤炭滞留引发23个居民区断电,黑市降压药价格飙升300%。
列瓦达中心民调显示,“战争影响生活”的民众比例从39%飙至67%。这些数据表明袭击正在对俄罗斯国内民生产生实质性影响。
运输安全专家指出,在高频运行的国家铁路系统中,任何小范围中断都可能导致更大规模的“时间脱轨”效应。
类似列宁格勒州这类兼具民用与战略价值的地段,其恢复时长与改线成本将对本周俄国内物流与调度产生一定冲击。
06 应对措施:俄罗斯的防护与修复
面对连续不断的袭击,俄罗斯紧急启动“边境盾牌-2025”行动,动员10万兵力强化铁路巡防。
但俄罗斯面临一个现实困境:8.5万公里铁路网中60%路段缺乏现代化监控设备。这使全面防护变得极为困难。
别尔哥罗德州居民自发组建“铁路护卫队”,用无人机巡查可疑目标,试图填补安防空白。
俄军工启动“护轨者”计划拟铺设电磁防护网,但专家预计需3年方见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铁路修复设备已抵达奥廖尔州,这种“建设性介入”可能为冲突降温提供新思路。
07 北方海航道:中俄合作的新方向
在与西方关系紧张的背景下,俄罗斯正在寻求其他运输路线的发展。中国外交部表示愿与俄罗斯共同推进北方海航道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外交部向塔斯社表示:“中国愿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北冰洋沿岸国及其他感兴趣的国家,加强在北极航道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方面的国际合作”。
历史上首条经北方海航道从中国至欧洲港口的过境货运航线预计将于9月15日开通。首航计划于10月17日至20日期间抵达圣彼得堡。
这一举措可能帮助俄罗斯减少对西部传统
国际公路运输路线的依赖,开发替代性的物流通道。
---
俄罗斯铁路部门调派工程列车与抢修队伍前往事故现场,力图尽快恢复线路功能。但修复只是时间问题,更大的挑战在于如何保护遍布8.5万公里的铁路网。
奥廖尔的铁轨上的硝烟虽已散去,但铁路战争的序幕可能才刚刚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