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直达、一单到底、不开箱查验,这种高效的国际物流方式正成为中国与中亚贸易的“黄金通道”。
清晨,一辆悬挂TIR标识的卡车在深圳平湖物流中心完成装货后,驶向新疆都拉塔口岸。仅仅几天后,这辆卡车便抵达了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这条新开通的TIR线路,使大湾区到中亚的运输时间缩短至6-8天,成为连接中国与中亚市场的又一条高效物流通道。
这正是目前中国与中亚间日益繁忙的TIR运输的一个缩影。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
TIR国际道路运输正以其高效、便捷的特点,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往来的重要物流选择。
01 国内TIR运输网络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中国各地至中亚的TIR运输线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23年12月,河南至塔什干的首条TIR线路开通,车辆历经8天时间抵达乌兹别克斯坦首都。
同年,大湾区也开通了首条往返中亚的TIR
国际跨境公路货运线路,从深圳到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运输时间为6-8天。
2025年6月,浙江至中亚的首条TIR线路也正式开通,一辆满载冰淇淋的TIR车辆从温州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出发,前往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
此外,山东省已培育64家TIR持证企业,实现俄罗斯、白俄罗斯、土耳其、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中亚五国、蒙古等国家“一证通达”。吉林省则已累计培育15家TIR证持证人,中欧公路直达运输线路已直通至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格鲁克吉亚等亚欧国家。
02 TIR运输的时效与成本优势
TIR运输最显著的优势在于其时效性。根据山东省交通运输厅的数据,采用公路、海运联运的TIR运输,10天左右即可抵达欧洲。
吉林省交通运输厅的对比数据更为直观:2024年5月开展的跨里海测试运输,自霍尔果斯口岸出境抵达第比利斯耗时仅10天,而中欧班列同样的路线需要18-24天。
中远海投的首票TIR业务则显示,从中国常州到匈牙利布达佩斯,全程约7500公里,仅需20天,时效较传统运输方式提升35%。
在成本方面,上海合作示范区的实践表明,借助TIR跨境运输,将货物运至中亚、俄罗斯的物流成本最高可降低40%。
03 TIR运输的应用场景与适配企业
TIR运输特别适合高货值、时效性要求高的产品。中远海投的首票TIR运输的就是精密设备,货值高达44.59万欧元。
冷链物流也是TIR运输的重要应用领域。浙江至中亚的TIR线路专门运输冰淇淋,依靠TIR的“一车直达”特性实现全程冷链保鲜。郑州航空港区则已经完成了大件运输、冷链运输、鲜切花、TIR重卡运输等多项“全国首创”。
对于以下类型企业,TIR运输尤为适用:出口中亚、中欧、东南亚的企业,特别是注重交期稳定的;小批量拼车或品类多样、打托混装需求复杂的出货场景;以及需要专业装柜模拟、客户要求三维图的高服务标准客户。
04 TIR运输的发展前景与挑战
随着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的成功举办,各国达成了《关于开展中国—中亚国际道路运输行车许可证电子化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等一系列合作文件,为TIR运输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数字化是TIR运输的重要发展方向。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两国间已成功进行了首次TIR数字化试点运输,并为两国间TIR数字化运输设立绿色通道。这种数字化进程将进一步提高TIR运输的效率。
未来3年,中国计划将TIR线路拓展至10条,逐步织就覆盖欧亚的跨境物流网络。依托数字化调度系统,中国东部至中亚部分线路的运输时间已从原先的20余天缩短至12天左右。
挑战依然存在。成员国间基础设施不均衡、数据跨境流动规则差异等问题仍需解决。但通过机制创新,如“预检放行”新模式试点和跨境电商商品分类与编码标准化等,这些挑战正在被逐步应对。
---
未来三年,中国计划将TIR线路拓展至10条,逐步织就覆盖欧亚的跨境物流网络。车载物联网终端能实时监控温度、湿度,为冷链商品提供全程品质保障。
数字物流与跨境电商的融合,正在构建起“东亚—中亚—欧洲”的闭环物流网络。从东南沿海到西北边境,越来越多的TIR卡车正满载货物,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驶向中亚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