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满载温州箱包的
TIR运输车仅用3天便从浙江抵达满洲里口岸,即将驶向莫斯科。这背后是国内TIR车队规模化进程加速带来的跨境物流新变革。
8月10日晚,牌照为浙****的
国际公路运输车辆(TIR)抵达内蒙古满洲里口岸,准备通关。这辆货车满载680件温州产箱包半成品,从瑞安侨贸小镇发车仅3天,预计数日后即可抵达俄罗斯莫斯科。
01 自营车队规模化,降本百万美元
TIR业务在温州发展迅猛。负责TIR运营的温州聚鑫国际多式联运港业务经理许建勇表示:“TIR业务刚开通时,还靠租用车辆运营。今年我们计划推进自有TIR货车采购,首批45辆TIR货车已完成交付”。
到年底自营车预计可扩充至100辆,实现每日常态化发车。自营车比租用车每趟节省1000美元成本,全年可为客户节约超100万美元。
02 青岛领先全国,发车辆持续增长
不仅温州,全国多地TIR运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青岛作为我国TIR运输的领先地区,表现尤为突出。
今年前7个月,上合示范区发运TIR国际运输车辆239辆次,同比增长134.3%。发运货物货值达1.56亿元,同比增长190.5%,总发运量及运行质效继续保持全国首位。
03 第四物流通道,优势明显
TIR是基于联合国《国际公路运输公约》建立的跨境公路物流模式,被誉为继海运、空运、铁路运输之后的 “第四物流通道”。
凭借统一的国际担保系统,它能在全球78个缔约国之间实现跨境运输“一次申报、一车直达”,全程不换车、不倒装、免查验。
浙江旭阳箱包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夏成和解释了选择TIR的原因:“海运到莫斯科需55天,铁路30天,而TIR仅需10天左右,资金回笼和货物周转大幅加快”。
04 创新运输模式,双向平衡发展
TIR运输还实现了“重去重回”的双向平衡模式。开往莫斯科的TIR车辆将满载俄罗斯货物回国,显著降低空车返程成本。
今年以来,温州市口岸办、温州海关赴满洲里等重点边境口岸实地调研,签订合作备忘录,实现双方TIR信息共享、监管互认。
通过海关、交通等部门系统对接、数据共享,建立了运输轨迹数字孪生系统和货物智慧途中监管系统。这些系统能对车辆行驶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第一时间识别风险并开展有效处置。
05 新车型交付,提升运输效率
8月17日,上合示范区丝路电商TIR跨境通道正式开通,100台大容量、安全性更强的新型TIR运输车辆同时交付。
与传统TIR运输车辆相比,这种中置轴侧帘车一次可拖挂2个集装箱,容积可增加至130立方米。该车型的轴位布局相对均衡,能够有效减少车辆在运输过程中的侧倾和摇晃,提高长途运输时的稳定性。
06 拓展线路网络,深化国际合作
温州计划年内新增中亚五国TIR线路,并探索开通东南亚方向的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国际道路运输通道。
上合示范区已开通中俄、中吉乌、中哈、中白4条TIR国际道路线路,初步构建起了国际公路运输的区域枢纽。聚集14家具有TIR运输资质的车队,运力达389辆。
运输品类由4类增加至40类,包括食品、机械、电子设备等高附加值货物,累计服务千余家外贸企业。
---
随着首批45辆自营TIR货车的交付,温州到年底将拥有100辆的自营TIR车队。这意味着每日发车常态化成为可能,跨境物流网络将如毛细血管般深入亚欧大陆。
青岛、临沂、温州……多个城市正在构建的已经不只是物流通道,更是一条条贯穿亚欧的经济血脉。